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走出深山成圳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刘琼苑伟斌吴亚男

一只带着“圳品”标签的七百弄土鸡,火了。从深圳到广西大化挂职3年多的蓝亦辉,笑了。

这个春节,七百弄鸡频频出现在深圳等湾区城市的生鲜柜台,成为市民餐桌的“常客”。远在广西大化深山里的七百弄鸡养殖产业园里,工人们忙而不乱,累并快乐着。

年以来,七百弄鸡在粤桂协作、共同培育下,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并以“圳品”为载体打响品牌,成为湾区居民的“心头好”。目前,大化已建成个规模养殖场,最近两年在大湾区的销售额达万元,受益群众14.8万多人。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后,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幸福感。去年,大化养殖七百弄鸡万羽,农户年均增收元左右。

皮太屯七百弄鸡养殖场

一只鸡“串”起一个产业链。深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圳品”为抓手和纽带,通过打造具有更强创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对口协作等工作,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更大力量。

散养鸡“串”成了产业链

大化瑶族自治县曾是广西四个极度贫困县之一。面积平方公里的七百弄乡,是大化最落后的地区。但这里出产的七百弄鸡,肉质鲜美,为当地知名特产。

年12月,蓝亦辉作为粤桂协作工作队大化工作组的一员,从深圳宝安到大化挂职副县长。七百弄鸡养殖成为工作组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anjkyc.com/afhhy/3061.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