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4日,86岁的杨绛对女儿钱瑗说:“阿园,睡吧,妈妈在呢……”然而,却是60岁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媛,在这一刻因为脊柱癌永远地离开她亲爱的妈妈和爸爸。
都说:“养儿为防老。”可是“养儿真能防老吗?”这个问题就像“薛定谔的猫”,没有打开盒子,谁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杨绛一直陪伴着重病的钱钟书,女儿生病她却无暇分身。钱媛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父亲钱钟书也病重几次抢救。
女儿起笔列出大纲开始写《我们仨》,如果她和父亲都走了,让母亲杨绛续写《我们仨》,这样母亲的情感就可以寄托笔端。
杨绛看到钱媛写的《我们仨》的开头几个章节,字字句句都是对父母的牵挂,她知道女儿累了,也知道女儿对母亲深深地爱,她要替女儿活下去,要把《我们仨》写完……
然而,年12月19日钱钟书先生走了,他想多陪伴妻子一些日子,可是身体实在支撑不了。女儿刚走一年多,钱钟书也离开爱妻,享年88岁。
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然而再不舍得,谁又能陪伴谁不离不弃,最后都是要走散的,无论怎样深爱与不舍。
杨绛先生一个人活着他们仨的人生。她睡不着,就去完成《我们仨》,每一行字都是她们仨温情生活的再现。她把人生旅途中的温情四溢付诸笔下。我们仨让杨绛的生活有了色彩斑斓。
年,清华大学古月堂前,杨绛和钱钟书相识了,才子佳人相互吸引,他们相恋了,即使清华学校毕业了,也互通书信。有了更多情诗点缀着他们的爱情。
年,杨绛和钱钟书结婚了,并且一起到英国留学,年他们的女儿钱瑗在英国牛津出生,同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们却想赴国难回国。
年,杨绛夫妇带着一岁的女儿不远万里归来。
她和钱钟书一起把自己的先进思想传递给年轻的学子,浇灌着祖国未来的花朵。
杨绛一家三口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钱媛走后8年,她的同学归来还以她的名义捐款万港币,成立钱媛基金会。
而杨绛先生,写完《我们仨》,又写《走到人生边上》,她把自己乐观豁达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她把钱钟书的笔记也整理出书。
然而,她最后把自己三个人的所有遗产和稿费,全部捐献给清华大学,成立基金辅助学子。她把她们仨的路都走到圆满落幕。
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享年岁,她一生生活简朴,然而她拥有高贵的灵魂。她一生通透。
杨绛说:“等繁花落尽,爱情归于平淡,生活最终归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之中。丈夫,儿女只是你生活的搭档,而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有人问婚姻是爱情的归宿,还是爱情坟墓?这个问题只有你走进婚姻,才能真正知道。否则,你只是站在观望思考,那么它就像薛定谔的猫,而你走进去,你本身就决定了这种对半效应的结局。
你会家庭幸福,夫妻间情投意合,彼此成就对方,儿女善良孝顺,都对生活满怀热情;还是你们夫妻互为怨偶,都看对方不顺眼,想着改变对方,儿女也在逃避家庭风暴,从小叛逆。
94年小伙姚鹏结婚9个月,在自家衣柜上上吊自杀,妻子陈瑶是他初中同学,他喜欢的女人,千辛万苦追求到家,父母给贷款买房,买车。
可是他们结婚后,因为柴米油盐,他们把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姚鹏是严重妻管严,老婆的话是圣旨。他明知道老婆不讲道理,做得不对,还有违心执行老婆的决定。
重压之下,他无奈地选择了结束生命。可叹的是,他死后妻子还要求房子,抚养费等金钱的补偿。
婚姻这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到底是幸福还是坟墓?现在的人都在忐忑不安地揣摩,一会儿幸福压到坟墓,一会儿坟墓覆盖了幸福。却不敢去打开。
你不去打开婚姻的魔盒,只是在那儿猜测,就像物理系的量子力学实验一样,两种结果永远在那里相互颠覆,并相互存在着。而你打开婚姻的魔盒,就会看到结局。
这就是薛定谔定律,也叫作薛定谔的猫。它其实也说明事物的不确定性,以及外力进入的颠覆性作用。生活中它无处不在。
婚姻要靠自己去经营的,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笑时,对面的人也在笑,我们怒时,对面的人也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