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叫余政,今年65岁,退休时是我们县一个局的局长。
叔在位时,亲朋好友常常向他求助,只要不违背原则,叔总会应允,从不辜负任何人的期望。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找工作很困难,父亲不好意思找叔帮忙,嫌麻烦。
有一天,叔回老家祭拜祖先,来看望我,见我无所事事,便关心地问我:小辉,你大学毕业了,找到工作了吗?
我告诉叔,我已经向几家雇主投了简历,但最终没有收到回复。
叔当时也没说什么,我也没叫他帮我找工作,他每天很忙,我也不想给叔添麻烦,找工作也不着急。只要我慢慢找,就一定能找到。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叔的电话,说他给我介绍了一家公司在招人,叔把公司的地址发给我,让我去应聘。
第二天我就去应聘,一切都按照正常流程进行,没有遗漏任何步骤。
申请结束之后,我就回家了,心想还是和以前一样,不会有什么结果。
第二天,我竟然接到了那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电话,让我第二天准备好各种文件,去公司办理入职手续,我的申请成功了。
我很高兴,父母更高兴。母亲给了我块钱,让我到城里后买点礼物去见叔。要不是他介绍,我也不会去。知道哪个单位招人。多亏叔,我才找到工作。
第二天,我去公司办理了入职手续,大概十一点左右就办好了,明天就正式上班了。离开公司后,我买了一些礼物,去叔家感谢他感谢他的帮助。
叔说:“我也没帮你什么忙,只是知道公司招人,就把你介绍给他们,看中你的能力,所以才录用你,以后工作上好好表现,别让叔失望。”
上班后,我一点也不马虎,每天上班都是最早到办公室,下班也是最晚到办公室,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也很认真的完成。因为我出色的表现,使我被评为当年的优秀员工。
工作之后,叔给我介绍了一个女朋友,我们结婚的时候叔也当证婚人。
可以说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好工作都是在叔的帮助下才取得的,如果没有叔,我可能也和其他大学同学一样,还在为工作四处奔波。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很困难,我大学同学中有几个至今还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一直闲在家里靠父母养活,也有不少人打工,但他们的生活并不理想。
我很感激叔,总想找机会报答他,但是叔家什么都有,他经常送我礼物,我只能经常去叔家坐坐,陪他聊天。
叔五年前退休了。我婶是一名高中老师。叔退休的时候,婶已经退休六年了。
叔只有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就结婚了,搬到外地,她老公是她大学同学。
女儿不在身边,叔退休了,他就觉得无聊,想找点事情做。叔就是这样,干活儿,坐不住。婶也是这样,都是农村来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
一个星期天,我和叔、婶回到了乡下的家乡。
退休后,叔经常回老家,叔有儿时的朋友和亲戚,在家乡他有家的感觉,他喜欢坐在家乡的土炕上,和乡亲们聊天。
那天,父母亲准备了家乡菜招待婶叔饭后我们一家人都聊得很开心。
叔说他21岁就离开家乡出去打工了,在外面奋斗了几十年,现在退休了,很想回家乡养老,但是家乡没有房子,那就算了吧如果他有个地方住就好了。
叔是我二爷的儿子,二爷一辈子只有一个儿子,后来叔在外面立足,带着二爷和他的小三来到城里,他们家那栋老房子该房屋多年无人居住,因风吹日晒而倒塌。
叔准备回老家养老,父亲就想办法帮他,正好二叔家有空余房间,父亲就去问二叔家要不要租出屋子。
当二叔得知是我叔要住在这里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叔在乡亲们的心里是一个很受尊敬的人。
就这样,我和叔婶就留在了老家,当天下午,我们便去二叔家收拾空余的房间。
我的父母去了,很多老乡也去了,二十多个人齐心协力收拾房子,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收拾完了。
村民们也从自家带来了油盐酱醋,有的人家还花钱给叔买了电饭锅、煤气炉,现在各种生活用品都有了,叔婶都好开心啊!看着明亮、整洁的新家,他们开心的笑容不禁绽放。
第二天,我们一起回城。
回到城里后,叔锁好门,和几个关系不错的老朋友告别,舅舅和婶急着回家,当天下午就回去过退休生活了。
一个星期后,是星期天,我有两天假期,于是我就回到了乡下,在叔的新家又见到了叔和婶。
几天不见,叔和婶都变了,以前叔喜欢穿西装、皮鞋,婶则喜欢穿裙子、化淡妆。
但几天没见,叔换了衣服。他穿着工作服,就是工厂工人穿的那种衣服,脚上穿着一双胶鞋。我婶穿着一件宽松的上衣,农村老年妇女常穿的那种,不算时髦,但结实耐用,而且她穿的不是高跟皮鞋,而是一双布鞋。
叔说:“入乡随俗。我们要融入这里的人们,第一步就是要看起来像他们。”
叔婶之所以这样穿,一方面是不想在人群中太显眼,更重要的是为了方便工作。
叔搭了鸡舍,养了几只鸡,每天他和婶要打扫鸡舍,还要去山上捉虫子当鸡饲料。
叔和婶养鸡很用心,下雨天就把鸡笼搬到屋里,怕鸡笼漏水。在叔和婶的精心饲养下,鸡很快就下蛋了。
叔婶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他们没有忘记乡亲们对他们的热情,帮他们收拾房子,给他们生活用品。
他们舍不得吃自己留下的鸡蛋,就送给邻居,可是鸡蛋数量有限,送给几户人家后,每户就剩下几个,然后就没有鸡蛋了。
鸡的数量少,再存一些要花很长时间。叔和婶商量,打算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搭个棚子,办个小养鸡场。鸡蛋不仅可以可以送给长辈、村民,也可以卖钱,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他们退休后的生活。
叔去了二叔家,二叔很通情达理,同意让叔在院子里搭个棚子养鸡。
叔到镇上联系了一支建筑队,他们负责材料和施工,没几天,院子四周的棚子就搭好了。
叔和婶买了鸡架和鸡鸡,办起了一个小养鸡场。
从养鸡场成立以来,叔和婶每天都忙个不停,后来他们实在撑不住了,就雇了两个工人。
经过叔婶的悉心饲养,鸡也开始下蛋了,由于饲料都是买来的粮食,自己加工,所以鸡蛋吃起来很美味。
叔和婶吃不下,就把鸡蛋送给村民。村民们想把钱给叔,舅舅叔:“不行,我们办养鸡场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为了“总得有点事做吧,不然每天闲着没事,太无聊了。我们是村民,几个鸡蛋就是一点小小慰劳。钱太遥远了。”
自从叔的养鸡场成立以后,村里的人再也不用买鸡蛋了,大家都从心底里感谢叔和婶。
鸡蛋品质好,也有人来买叔的鸡蛋,叔总是先分给老乡,有剩余的才卖给外地人。
就在上个月,叔的养鸡场鸡蛋大丰收,他把一些鸡蛋分给了老乡,但还剩下很多。叔担心鸡蛋会变质,就骑着自行车去了把鸡蛋骑上三轮车拉回县城卖。
叔先是试着在路边卖鸡蛋,但由于不会吆喝,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个鸡蛋也没卖出去。
我出去办事了,回来看见叔在路边卖鸡蛋,我就走了过去。
叔见到我,说:“现在我明白那些在路边卖菜的老人有多不容易了,他们那么辛苦。”
叔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很容易被感动。
我想留下来帮叔卖鸡蛋,叔却说:不行,你有工作,工作才是首要的,你还是回去工作吧。
回到办公室,我把这次旅行的结果告诉了老板,他很满意。我就向老板请假,说是有点私事,想请一天假。
老板给我放了一天假,离开公司后我又回到路边陪叔卖鸡蛋。
我拼命推销叔做的鸡蛋,说味道好,又便宜,可路人根本就不看一眼,更别说买。
最后来了两个老人,停下来问我们鸡蛋多少钱一磅。
我高兴地告诉他们价格,老人说没问题,他们想买两公斤。
我拿了一个塑料袋,把鸡蛋装在里面,叔准备了电子秤来称重。
可就在这时,又有一位老者走了过来,这两位老者,她认识。
后来来的老人说,这里新开了一家超市,明天可以免费送鸡蛋。
就是这句话,让两个老人再也不想买鸡蛋了,便离开了。
看着他们离去,我看了一眼叔,我们俩都无奈地笑了笑。
我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快十一点了,我们单位的上班时间是十一点半,我想起工作上的同事们。
我对叔说:叔,你去单位门口卖吧,同事们看在我面子,就买你的鸡蛋了。
叔说:这样合适吗?
我说:没什么,咱们去试试吧。
我骑着电动三轮车把叔送到了我们单位门口。
等了一会儿,办公室关门了,同事们陆续出来了,我赶紧大声喊,有的同事听到了我的喊声,有的没有。
有的人听说了,就过来买我的鸡蛋。但是我们单位年轻人多,很少在家做饭,所以买的鸡蛋不多。有的人就买几个,最多一个人买一个。只有两公斤。
很快,单位里的人都走了,我们还是没卖出多少鸡蛋,叔算了一下,我们一共卖了四斤多鸡蛋,价值十多元。
叔说:“侄儿,咱们回单位去吧,我单位工作时间长,老人也多,这些鸡蛋卖出去应该没问题。”
叔以前所在的单位下午12点下班,我们到单位门口的时候,还没到12点,刚好晚了几分钟。
我们找了个好位置,把三轮车停好,刚停好,大爷就从摊位里出来,叫我们赶紧走,这里不让摆摊。
叔认识那个大爷,让大爷给我们点面子,让我们停一下,不影响交通。
大爷说:不行,我们公司有规定,大门口不准摆摊。你在这里退休了,公司的规定你比谁都清楚,你就应该遵守。
叔被保安问得大爷,我们只好离开,找了一个离登机口较远的座位坐下。
快下班的时候,我们刚停好三轮车,就有人从门口出来。
叔让我看着摊位,他自己走到门口叫住他的老同事,说他是来卖鸡蛋的,如果他们需要鸡蛋,他就低价卖给他们。
叔以前的同事、下属都没给叔面子,都说家里还有鸡蛋,买多了也没地方放。
十几分钟过去,办公楼里出来的人越来越少,离开的人越来越多,但还是没卖出一枚鸡蛋。
最后还是认识叔新主任买了五斤鸡蛋,我和叔才没有空手而归。
半天下来,我和叔卖掉了九斤多的鸡蛋,不到十斤。
叔望着单位门口,叹了口气:“我以前在这里工作,人缘很好,大家都对我热情。现在我退休了,人都走了,茶也忘了我了,他们不都不认识我了,更不给我面子了。
我怕叔伤心,就看见不远处有一家小吃店,说我饿了,想吃点东西。
叔说:我也饿了,那边有小吃店,咱们去吃点东西吧。
在小吃店吃完饭,叔骑上三轮车说:“我要回家了,你下午去上班吧。”通过今天的事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事只是人生中的过客,人情散了也就散了,但长辈、同乡毕竟是亲人,不管过了多少年,乡情永远都在。
最后叔还告诉我,下次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不要和卖菜的老农民讨价还价,因为他们赚钱不容易。
望着叔背影,想起他的话,我的心里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