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育中运城记忆57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那个难忘的春节

年5月20日,农历4月28,小满。今天是母亲离世的日子,享年96岁。医院电话,母亲是清晨5点31分走的。这一刻,我的母亲与世长辞,永远合上了双眼。听到消息,我泪如泉涌。十七天前,母亲脑梗住院,抢救了十七天。医院拒绝探视,临死都没能和母亲见上一面,没能和母亲拉拉手,说说话,看 一眼,更不用说在母亲床前陪伴几天。终生遗憾啊!这些年,我一直觉得很幸运,平时打个电话,敲开家门,还能叫一声——妈。从今天开始,再也没人答应了。从此,我再也没有机会叫“妈”了。医院的路上,母亲的往事一件件浮现在脑海,想起四十多年前在山西和母亲一起过的那个春节。

那是年春节前夕,母亲提出到山西运城和我们一起过春节。已经六年没回家了,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那天接到电话,母亲已经到了运城,下了火车。我急忙赶到候车室,看见母亲一个人孤伶伶坐在长条椅上,身边堆满了大包小包。有米、面、油,还有一个大包裹,塞满了给两个孩子赶做的棉袄、棉裤。真不知她是怎么上的车、下的车。把母亲接到二厂我的家。母亲停在门口,诧异地看着这破破烂烂的小屋,眼睛湿润了。走进厨房,发现没有饭桌,吃饭是在一个木箱上搭上一块板,四个小板凳。她又拿起菜刀看了看,已经没了刀把,卷了刃,前半截切菜用,后半截劈柴用。母亲呆呆地坐在床上,什么话也没说。第二天,说要进城逛逛,实际是给我们置东西。买了一个圆桌,几把椅子,还买了一把新菜刀,说:“那把旧菜刀专门劈柴用吧。”

母亲在二厂过的年。把二厂要好的同事都邀请到家来,做了一桌子好菜。有焦溜丸子、宫爆鸡丁、糖醋鲤鱼、滑溜肉片,加上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母亲热情地说:“育中在厂里多亏你们照顾,拜托了。”

母亲在运城住到正月十五,祖孙三辈其乐融融。母亲爱看戏,还在二厂工人俱乐部颇有兴致地看了一场蒲剧《打金枝》,看了正月十五的灯会、花会。临走的时候,留下三百元钱,说:“慢慢花,救急时用。”我送母亲上的火车。车里拥挤不堪,费了好大劲,硬是推着帮母亲挤上了车,勉强关上了车门。母亲已是近60岁的人了,很难想像她是如何在人缝中站到北京的。

母亲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祖上在旗。家住北京一个里外套院的标准四合院。旗人礼节规矩多,每次去了,母亲都带我挨屋请安。在电影《火烧圆明园》中饰演东宫太后的陈烨是我表妹,还专程来家向母亲讨教旗人的礼数。母亲在北京 的教会学校慕贞中学上初中,人长的端庄、秀气。刚一解放,是 批参加工作的。那时,我家从城里搬到阜外马神庙,母亲在城里上班,每天总是坐35路末班车很晚才回家。我经常到车站接她,接过母亲手里沉甸甸的提包,挽着母亲的手,走在那条黑漆漆的煤渣路上,心里充满温暖和幸福。那条小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反革命,下放劳动了十年。母亲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把几个孩子一个个拉扯大。我插队走的那天,是母亲送我去的车站。在人山人海送行的人群中,母亲显的那么瘦小,那么无助。一声汽笛长鸣,列车在脚下缓缓移动,我从车窗里看见,母亲一直在高扬着手臂向我频频招手。那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

年,我收集整理了祖父安幹青的医学遗著,出版了《安幹青医论文集》。在首发式上,母亲在席间落坐。一边是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的孙女全国 中医专家萧承悰,一边是祖父的学生 国医大师金世元老先生。母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谈吐自如,条理清楚,落落大方,赢得一片掌声。我为我的母亲自豪。是我为母亲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展示了一个知识女性、睿智老人的风采。

该如何评价母亲的一生呢?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善良。在祖辈面前,她是孝顺的儿媳妇;在父亲眼里,她是贤惠的妻子;在我们儿女眼里,她是慈爱的母亲;在孙辈眼里,她是可敬的老人。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她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本无字的人生教科书,从她的笑容里,能读到书本上一辈子学不到的东西。

年疫情来临前的春节,我多亏陪伴了母亲几天,那是我和母亲 相处的几天。听说我要回家,她早早就开始忙活。自己和的面,揉上糖,擀成薄片,再切成菱形小块,撒上芝麻,在平锅上用火慢慢烤。我奇怪的问:“您这是做什么?”母亲缓缓地说:“烙薄脆,你小时候就爱吃这个。”一个九十六岁的母亲,为七十多岁的儿子做儿时爱吃的东西,我真的不知说什么好了。

平时过春节,母亲都要做许多老北京年菜。她说:“老了,干不动了。你愿意做,我教你。我说,你做。”在母亲指导下我做了肉丁酱瓜、芥末墩、素什锦、北京酱肉等几个传统菜。母亲说:“还行,不错。以后年年自己做吧。”想不到,这个年是和母亲过的 一个年,这一面竟是 一面。

母亲已经走了。今天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小满,江河水满。”水满满,情满满,母爱满满,一生一世足矣。含泪写完此文,也算是对母亲的怀念,对母爱的回馈吧。

那个学习小组

七十年代末,随着恢复高考,一波“学习热”席卷全国。在盐化二厂厂部工作的几个“老三届”商量,决定走自学高考的路。于是,成立了自学小组。学习小组有七、八个人,有*委办的杨振生、宣教办的我、厂长办的曹洪生、工会的姚炳信、团委的李斐章、杨生荣和厂广播员仇晓萍。成品车间文书司国卿后来也加盟了学习小组。

按照省刊授学院和自学高考的要求,学习小组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等大学必修课作为教材。平时自学,每周二、四晚上集中学习。由一个人事先准备,采取一人领读,众人讨论的办法,一节一节,一本一本,啃骨头一样,硬是学完了大部分课程。这几个人都是厂里的骨干,笔杆子。静下心来学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对工作大有益处。不仅自己充了电,还带动了厂里的学习风气。那年,厂领导要求厂直干部学习《*治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对企业管理一窍不通的我,只好先学一步,边学边讲,愣是讲完了这两本书,这也为后来从事理论工作打下了基础。八十年代初,企业改革提上日程。盐化二厂开始尝试探索把生产经营和奖励挂钩的百分考核责任制。学习小组几个人当仁不让参加了工作班子,参与了全过程。把不同车间、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生产业绩,包括产量、质量、效益做全面评估,用百分的办法量化,然后把奖金分配和百分考核挂钩,兑现奖惩。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问世,试行以后在全厂实施,在企业改革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后来,二厂经验在全局、全地区推广,并在二厂召开了现场会。这其中也包含了学习小组的劳动和智慧。

当时,社会开始开化,思想开始活跃。《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潘晓的文章,在全国掀起了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这也自然成为学习小组的热议。“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路应该怎么走?”成为议论的焦点。乃至延伸到“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私?”、“姑娘在场为什么小伙干劲高?”等有趣的话题。有时争的面红耳赤,但不打不相识,不吵不成交。几番争论,吵成了挚友。当时有一首歌很流行。“年轻的朋友们,咱们来相会,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其实,那时我们都已不年轻,歌一唱,也把自己当年轻人了。

几十年过去了,学习小组的人各奔东西。李斐章先是当了二厂*委书记、厂长,后又当了局纪检书记,成为辉煌一时的南风集团领导班子成员。杨振生当了几年厂*委副书记,后投身文化事业,成为全国 楹联家,在诗、书、联、画多方面显露才华,颇有造诣。现在是河东文化的领*人物。司国卿当了《南风》杂志主编,在书法上独具一格,成为当地有影响的作家、书法家。曹洪生在《盐湖报》工作多年,后调到河北廊坊,当了*府*策研究室主任,纵论一方*治、经济、文化。姚炳信的大舅哥是北京大名鼎鼎大碗茶的创始人尹盛喜,他也随了尹家成为大碗茶文化的传承人。仇晓萍如愿以偿,成为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她主持的夜话节目家喻户晓,深受欢迎。这和在学习小组的历练不无关系。

今年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写了一篇《那碗胡卜馍》的小文,杨振生看了颇有心得,回了我一首七绝:

七绝

赠育中

折来蓓蕾案头栽,

隔夜桃花笑靥开。

回味当年胡卜饭,

生香活色煮灵台。

这首诗堪称好诗,好在一个“煮”字,妙在一个“灵”字。古人曰:“青梅煮酒论英雄”。我等绝非英雄之辈,但那个年代造就了一批以国家利益为己任,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我们也没有“煮酒”之福份,只是在“灵台”上相遇,在思想、灵*、境界上相逢,以诚相待,坦诚相见,成了知己。一个“煮”字,道出了生活之艰辛,悟道之艰辛,人生理想追寻之艰辛,谓之“煮”恰如其分。

那首《南风歌》

提到风,人们自然会想到《诗经》的《风》、《雅》《颂》,有一种书卷之气,风雅之美,厚重之感。《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 部诗歌总集。《国风》也称风,包括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又称十五国风。其中《伐檀》《硕鼠》等名篇都出自晋南。晋南是尧舜禹时代的都城所在地,当下有“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开封、三千年看西安、四千年看运城”之说,运城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拥有举世无双的天然禀赋——盐池,实乃运城人、盐化人的福份。而舜帝的一首《南风歌》,更增重了运城在中国文明史上的话语权。实乃运城人、盐化人的骄傲。盐化局因此更名为“南风集团”,运城中心广场也命名为南风广场,成为运城的会客厅和城市符号。

《南风歌》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意思是,南风啊,和煦的吹,可以解除百姓的忧愁烦恼;南风啊,应时而发,可以增加百姓的财富。“吾民”,应该解读为“我的民”。读起来,多么亲切、感人,让人们对舜帝不禁肃然起敬。上古时代,中国由炎帝开启了农耕文化时代,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畜,结束了游猎生活。而*帝开启了*体文明时代,制定了历法,创造了文字,全面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到了氏族社会晚期,社会文明又进入了道德文明阶段,产生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史记》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孔子在《论语》中评价:“可谓仁之方也”。孟子说的更明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最重要,其次是国家,再其次是君王。还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指出夏桀、商纣丢掉天下,都是因为失去了百姓。失去了百姓就失去了民心。至此,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体文明,升华为道德文明,形成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的三个里程碑,形成对文明社会的初步构想。

显然,《南风歌》在中华文明发展三个历史阶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深邃的思想,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古往今来,朝代更替,潮起潮落,周而复始。没有一个执*者能逃脱历史周期率的惩罚。毛泽东的一生 的功绩在于提出一个时代命题,即:中国共产*人能否走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不要重蹈过去执*者的复辙。并提出:进了北京是“进京赶考”,不要学李自成,要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七十年过去了,一个执*七十年的大*,一个拥百年历史的老*,正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能否跨越“执*陷阱”?能否刮骨疗伤,从严治*?能否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赶考”答卷?都要做出明确、坚定的回答。关键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就重读一下《南风歌》吧,重温四千年前一个帝王的告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anjkyc.com/afhgx/1557.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