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传力学儒,常将笔砚代犁锄。
汝今捧剑趋丹阙,我且安贫守旧庐。
酒酌十分休酩酊,路行千里莫踌躇。
来年二月花朝后,早寄平安及第书。
古田杉洋古称“蓝田”,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村落。蓝田溪从村边缓缓流过,为敖江之源。据史料记载,欧阳修、王安石等唐宋名家与蓝田名士有过深交,朱熹曾流寓这里并设书院讲学。距杉洋镇西北3公里的狮岩山麓有座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的余氏蝉林祠,始建于宋景德四年(公元年),该祠坐北向南,木构建筑,占地.8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华表门亭、下游廊、前天井、中在厅、后天井、祖祠厅。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双坡顶,风火墙。祠门两旁对联为:“狮嶂钟灵持厚,蝉林流泽孔长”。大门内有华表门亭,门上有如意斗拱,层层出挑以承托屋檐,中间挂一竖匾“状元及第”,坊亭匾额为“蝉林祠文物馆”,文物馆共有馆藏文物多件。祠堂的主祠厅正殿内有楷书:“檀樾主尚书堂”六字大匾牌。宗祠内的横梁上悬挂有状元及第、文魁、武魁、进士等古牌匾20多块。厅内柱上分别保留有古代楹联24副,整体建筑气势恢宏。祠前百余平方米的旗杆左右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是蝉林祠世代簪缨,人才蔚起的见证。走进朱红色大门,二进的科名阁上高悬“状元及第”,是宋淳熙元年的闽东 位状元。祠内收藏的余氏家谱,记载着这位状元郎的事迹。
高中“龙飞”金榜宋皇钦点赐诗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年)农历三月,都城临安街头放出金榜,新科高中的状元郎披红挂彩,意气风发骑在高头大马上,百姓涌上街头,为的是争相一睹状元的风采。这年光宗赵惇刚刚坐上皇帝的宝座,已经年届43岁,登基改元为“绍熙”,心中自然分外高兴,所以元年科举也就特别隆重,选取的进士也特别多,共有名。宋朝凡改元之年殿试擢中状元者,不以状元姓名放榜,而是冠曰“龙飞”,较常科尤为荣耀。而今天享受殊荣,得中“龙飞榜”状元的不是别人,正是福建古田杉洋余氏十三世孙余复。
余复,字子叔。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公元年)。余复精于《周官》,学识渊博。这一年余复高中进士及第,光宗皇帝召见他,在朝中亲自对他进行考察。但见余复言谈直率,且不攻击别人之短,光宗非常满意,将他钦点为 甲 名,并当场赐诗一首:“临轩策士岂徒然,嗣守不基务得贤。尔吐忠言摅素蕴,我縻好爵副详延。爱民忧国毋终怠,厚泽深仁赖广宣。赐宴琼林修故事,朕心期待见诗篇。”余复感激之余,即兴口占《和御赐登第诗》:“风虎云龙岂偶然,信知盛世士多贤。虞庠教育蒙深泽,汉殿咨询愧首延。释褐遽沾琼宴宠,赐诗齐听玉音宣。爱君忧国平生志,敢负周王宴乐篇。”余复先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佥判,即知州的文书助理。在任期间体恤民情,办事认真,爱民如子,兴农田水利,修名胜古迹。不久由于*绩优异,朝廷调任余复诰封宣义郎佥书镇南*节度,判官厅公事替王孝恭到任成资阙。庆元元年(公元年),宁宗赵扩即位,将余复升调入史馆,兼实录检讨。不久,余复上奏朝廷辞官回到了故里。余复先后著有《礼经类说》、《左氏纂类》及《祭礼》十四卷;《风集渚》、《余状元集》等诗集(失传),多不传世。现存清乾隆李拔纂修的《福宁府志》载有余复中状元之时的两篇谢表。清乾隆版《宁德县志》刊载余复所作的一些诗,大多颂咏宁德风光秀色及本邑寺观等。余复逝世后葬于九都明坑余家山。
关于余复生平的记载为数不多,然而在有限的史料中,清晰地证实了这位状元郎书法造诣颇高,尤其在隶书方面,堪称独领一席之地。在蝉林祠现存的还有余复的一幅隶书《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宋代书法以行草书的成就 ,楷书次之,篆、隶几成绝响。如果说篆书尚可举余铉、梦英、郭忠恕、唐英、苏唐卿、仁钦、王寿卿、朱济道、董夏等数人,隶书在南、北宋的年间,几乎找不到可举之人、可举之碑。至于墨迹就更为罕见,故此,余复隶书墨迹就更显珍贵。
余复隶书《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为:“浔阳江山山如绣,挟策追游忆往年。柿叶霜*秋满壑,芙蓉波冷月临川。钓舟个个来沙曲,梵宇层层倚树颠。白发田园归计晚,断肠西望夕晖边。”款署“钟陵余复”,钤白文印“复庵”。宋代隶书受唐人隶书整饬肃穆风格的影响,用笔技法带有明显的楷书倾向,余复隶书亦未能脱出时代所囿。此题诗颇有初唐隶书名家殷仲容的遗风,用笔富有劲直精微的特色,即起笔在纸上的书写意味很浓,往往是露锋直入或侧入,然后再作藏锋动作;这种用笔显然是初唐一些书家如薛稷、冯承素等写楷书或行书的笔法。而在铺毫时,则大都作匀速、匀力运动,使笔毫平铺着力,提按幅度甚小。收笔之前或顿或提,速度放缓而十分经意,故虽是露锋仍不失凝重。结字多用排叠法,布白匀称,取横势,略具方整,因字立形的原则仍在调整着整体中的变化。转折处因多提毫另起,而少用圆转,使字的造型方整感得到强化。如:“叶、秋、临、肠”诸字刻意整肃,使字的结构有平板之弊,削弱了隶书的古朴意蕴。宋代隶书在整个书法史与隶书的发展变迁史中,不可或缺。因而余复的隶书尚能为宋代隶书争得一席之地。
如今,蝉林祠已修缮一新,祠内金碧辉煌,祠外景色清幽,虽然不到旅游旺季,但这里已引来许多游客。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开发,这里已成为集自然、生态、农业、文化景观及保健中心于一体的休闲保健农庄。
《题太姥岭》朔风吹发上招提,手拂藤萝步石梯。笑语不知高处立,回头转觉万山低。
余复《题瑞峰》
海中一峰高插天,山头眼力穷大千。
飞来鸿鹄下霄汉,掩翼缩足今三年。
一鸣一飞知几时,斗酒落魄谁共知?
胸中造化饱星斗,笔下文字盘蛟螭。
余复《题仙霞岭》
二十年前过此间,旅囊羞涩笔头悭。
时来山色与人好,我亦诗肠似海宽。
旧事消除身后梦,新声惭愧路傍观。
乘车衣锦浑闲事,留取功名竹帛刊。
《时谶余魁》
龙飞天子又重华,一字离金只有开。
去去又来摅国论,不知阿相属谁家?
(宁德有状元亭在龙首境,宋余复乞灵于庙,神许以大魁天下,后果然状元及第,乃建亭以表之。)
《题赵公桥》
虎入许园生许公,龙飞亦有龙花红。
古来谶语若符契,桥成未必非天功。
虹霓截断一溪平,渡潭今已通人行。
白牛三月春风里,细听胪传 声。
(赵公桥在四都金溪,宋淳熙二年县令赵善悉建,初建时有扶銮者谶曰:赵公桥未成,状元何处生。赵公桥既成,余复更何言。后绍熙元年余复果中状元。)
《题金鰲桥诗》
吾闽三山妙天下,灵鰲背上罗高峰。
山环水绕龙虎伏,人在缥缈烟霞中。
(金鰲桥在东门外,宋绍熙三年建,嘉泰二年知县郑革重建,因名郑公桥,后改跨鰲又改金鰲。嘉靖十六年乡耆陈廉林孔道募工重砌,构亭其上,四十年倭毁。万历十四年重建桥亭)
《游霍童峰》
霍童山峰凡六六,不知仙子在何山?
秋风万里一*鹤,返照半林双白鹇。
长剑气横霄汉外,飞泉影落画图间。
自怜懒作朝端客,访首寻真日往还。
《题报恩寺诗》
大山奔到海之滨,中有辉光佛刹新。
前后 皆梵侣,不知谁是报恩人。
(报恩寺在宁德县南三里许,唐咸通九年建)
余复《题西陂诗》
涉海波涛险,登山足力疲。
胡为赤鉴游,海角山之涯。
崎岖乱石间,况复乘船危。
兹游固有意,访古伤今时。
荒陂存遗迹,缺处十丈余。
父老向我言,先畴为农师。
当时大父行,相与筑此堤。
堤成百物丰,承师得见之。
稻蠏不论钱,况敢论糠粃。
一朝坏不修,惊心伤鼓鼙。
田家岁作苦,土狭何由支。
忆昔禾黍地,石水数斗泥。
前功嗟已废,继此今其谁?
曾闻部使者,访问及故基。
水利固可究,具文恐徒欺。
又闻劝农吏,楚楚多奇姿。
朝游暮始还,山水穷清晖。
有念不及此,但见冠盖飞。
公家急相敛,星火惊文移。
农无地可耕,岁入何从规?
今幸长官贤,愿言拯我饥。
作书白太府,经营得如兹。
珍重父老言,岂为儿童嬉。
皇华如观风,此老诚可资。
(西陂在七都)
宋光宗正月十五锡开闻喜宴上遣中书赐劝又赐诗余复:
临轩策士岂徒然,嗣守丕基务得贤。
尔吐忠言摅素蕴,吾縻好爵别祥延,
爱君忧国毋终怠,厚泽深仁赖广宣。
锡宴琼林修故事,朕心期待见诗篇。
状元余复和
风虎云龙岂偶然,信知盛世举多贤。
虞庠教育蒙深泽,汉殿咨询愧首延。
裭褐遽沾琼宴宠,锡诗耸听玉音宣。
爱君忧国平生志,敢负君王宴乐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