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顿顿都是豆橛子”这一网络热梗悄然走红,或许初闻之下令人摸不着头脑,但向山东的朋友一打听便豁然开朗——原来,这是方言的趣味所在,他们口中的“豆橛子”,正是我们南方熟知的豇豆,或称之为长豆角。随着夏日余温渐散,山东农村的晚熟豆角迎来了丰收季,这些七八月间播下的种子,如今正饱满地挂满枝头,直至深秋初霜,都是餐桌上的常客。
在山东,豆橛子的烹饪方式多样,超越了简单的素炒与炒肉范畴。夏日炎炎时,一盘凉拌豆橛子便足以解暑开胃,只需将豆橛子焯水过凉,佐以蒜泥、香醋,清新爽口,令人回味无穷。当豆橛子略显老态时,山东人又巧妙地将之变身为蒸菜,洗净切段,裹上薄薄一层面粉,蒸锅中一蒸,出锅后淋上辣油、蒜泥、香油,既是饭又是菜,两碗下肚,满足感油然而生。
谈及豆橛子的创意吃法,不得不提其在山东还被赋予了饺子馅的新生命。选用鲜嫩的豆橛子,搭配炒熟的鸡蛋碎,包制成饺子,一口咬下,清香四溢,嚼劲十足,其风味之独特,甚至超越了传统肉馅饺子。
鸡蛋豆角馅/猪肉豆角馅
即便是如此美味,若真要做到“顿顿豆橛子”,恐怕也会让人心生腻意。
转向南方,豇豆(即豆橛子)的命运又有所不同。南方人善于保存食物,将吃不完的豇豆晾晒成干豆角,待到冬日,无论是炖肉、炖排骨还是炖鸡,都能让菜肴增添一抹独特的风味。特别是在我们湖北,干豇豆扣肉作为宴席上的常客,以其浓郁香气和醇厚口感的特性,赢得了广泛的喜爱。而家庭版通常做成干豇豆烧肉,相对更简单就能做出来。
干豆角扣肉
和东北不同,我们这边豆角茄子土豆一起炒,被称为湖北的“地三鲜”,这个菜以其下饭的特点广受好评,是一些小饭馆必点的炒菜。我们这边家常的做法通常不用土豆,就是豆角炒茄子,也非常好吃。
豇豆茄子
而在川渝地区,豇豆更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被腌制成酸菜、泡菜或咸菜,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炒制后享用,都能让人胃口大开,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下饭佳品。
酸豆角肉沫
在我们这边,更倾向于用“长豆角”这一直观且易于区分的称呼来指代它,与短豇豆和四季豆形成鲜明对比。豆橛子(豇豆、长豆角)虽名异而实同,却在全国各地演绎出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与地域特色。
#深度好文计划#问:什么做法的豆橛子才是你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