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些像深夜食堂的故事,这是一位伟大父亲的故事。
06年,我爸妈开了一家餐馆。
面积不小,上下两层楼,还可以承包婚宴。
为了压缩成本,服务员只有两位。
而我,在放暑假后,也在自己家店里当了免费服务员。
那一年的夏天,天气炎热,餐馆后头那一排排杨树上,蝉鸣声让人烦躁。
这个暑假,我遇到了一位奇怪的食客。
他每天晚上8点半准时来吃晚饭。
这个时间,略有些晚,其他食客都酒足饭饱撤席了,他才刚来吃晚饭。
看着年纪得有40岁上下了,上衣是最普通的短袖,领子都快洗烂了,衣服的锁边也有很多脱线的地方。
牛仔裤不止是洗得发白,裤脚都被勾烂了。
天天都是这一身衣服,极少出现换新的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
他在第一次走进饭店时,说话有些小心翼翼,问:“你们店卖面吗?”
普通饭店,是不卖面的,想吃汤面,得去专门的面馆去。
我家的饭店,位置有点偏,旁边除了一家烧烤店,就是另外一家饭店了,同样也是上下两层。
我想了想,告诉他:“我们店里主食有挂面,跟面馆那些不太一样。”
没想到,他反而很开心,问我:“挂面就行啊,男人不用吃太好,多少钱一碗?就是那种大碗。”
我还真不知道价格。
平日里卖面,都是以主食的身份端上桌的,一块钱一小碗。
我去了后厨,问了问顺菜的刘叔,刘叔出来看了这个中年男人一眼,然后说:“大哥,我们这里本来没有什么面,你想要的话,我给你煮一碗挂面,然后加个荷包蛋,再熟锅用点青菜,你看行不?一大碗2元,加肉的话得另算钱。”
中年男人一听2元,整个人都高兴起来,赶紧说:“不用加肉,就素的就行,谢谢你们了啊。”
2块钱,我们真是一分不挣。
即使是在06年,这个价格也很低了,因为煮的是一大海碗的面。
我看着刘叔往锅里倒了点油,撒上葱花,然后又抓了一把甘蓝丝炒半熟,再倒入清水。
水开下面,卧鸡蛋,加盐。
水咕嘟咕嘟地冒泡,厨师的手艺确实好,一个荷包蛋,卧得溜圆。
那一海碗,分量着实不少,即便我正处于读书长身体的年纪,一天也吃不下一碗。
在端上去之后,我还在想,刘叔怎么煮了这么多。
等10分钟后,我发现,那位大叔全部吃完了。
汤喝得都不剩。
临走前,他又悄悄问我,他可不可以天天来?可以等到8点半来,这样不耽误后厨炒菜,不占用锅灶。
我点点头,说可以。
我妈从休息间出来时,刘叔把这事儿告诉了她。
末了还补了句:“我看他过得挺拮据的,应该是干体力活,只要了他2块,咱们就当保个本了。”
我妈点点头,说:“以后就收他2块钱就行,他有可能经常来。”
从那以后,这位中年大叔成了我们饭店的常客。
每天都是晚上8点半来,雷打不动。
每次点的饭也都是相同的——一海碗挂面。
时间久了,他一进门,我就问他:叔叔,我让后厨煮面去吧?
他憨厚地点点头。
连续吃了一个月后,突然一天晚上,他进门后,正当我想让后厨煮面时,他突说:“今天不吃面了,吃点菜吧。”
冷鲜柜里有样品菜,他走过去仔细看了一圈,然后指着一个素菜问:“这个多少钱?”
这是新上的笋。
山东这边,笋极其少,这个菜昨天才上的,大家很少见,一般也不怎么点,突然被问价格,我还真不知道。
我告诉他:“应该是几块钱,我去问问。”
他回答:“啊,7块钱是真不贵,我今天就点个笋吧,再来四个馒头。”
我说得几块,他听成了7块。
我悄悄告诉我妈,我妈说:“那个笋是10块,7块钱给他吧,差不多。”
那一晚,是我遇到他以来,他第一次吃除了面条以外的饭。
一盘笋子,吃得干干净净,四个馒头也都全部吃完。
这顿饭,花了9块钱。
超出了他平时2块钱的预算。
第二天,他再来时,我以为他会再点个菜。
然而并没有,他又点回了2块钱的面。
时间久了,大厨也跟他认识了,晚上没客人了,偶尔也会坐下跟他聊个天。
聊了几次,终于拼凑出了他的故事。
他是临区某农村的,64年的人。
老婆当年生完孩子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人突然就没了,只留下了孩子。(我估计是羊水栓塞,当时的医疗极其有限,根本救不了)
留下的是个女儿(87年生),那会村里也没有奶粉,当奶奶的抱着孙女满村子转悠讨奶喝,养到4个月,开始喝小米糊糊。
他没再结婚,一是因为穷,根本娶不着,二是觉得女人生孩子好吓人,不敢再娶老婆生了。
闺女一天天长大,很快就去读高中住校了。
父母也老了,种地的日子极其摧残人,衰老得也格外快,日子过得开始拮据。
他意识到不能再种地了,闺女未来要是考上大学,种地根本凑不出学费。
于是,只读过半年书的他出来打工。
一开始并不是来的我们这边,而是去了附近镇上。
先是卖苦力,干了一年多,老板还是辞退了他。
理由是他年纪大了,字也认识不全,不如有初中学历的小伙子好用。
图片来自网络
被辞退后,他又辗转了好多地方,都没呆长,最后,经工友介绍才来到我们镇上。
在我们饭店附近有家砖厂,需要大量劳动力拉砖头。
他轻松应聘上了这份工作。
一天干10个小时,一个月休两天。
工资是块,管住!
这份工资对于他而言,简直是高薪!何况还管住。
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天天牟足了劲拉烧好的砖头。
厂子旁边有卖盒饭的,素菜是一份5元,带肉的是8元。
他觉得有些贵。
只早上和中午从旁边买饭吃,到了晚上,就来我们饭店吃2块的面,这样每顿晚饭可以省3块钱。
他挣得钱,每一分都得算计好了再花。
父母的养老钱,闺女读大学的钱和生活费,都得从这里面出。
厂子到我们饭店,大概一公里多,他每次都是走着来,吃完再走回去。
他寻思着,反正晚上不干活,完全不需要吃好的,能吃饱就行。
打工挣的钱,他都攒着,因为过完这个暑假,闺女要去读大学了。
图片来自网络
闺女高考完就直接去打工了,去了市里给人家端盘子,一个月块钱,管吃管住。
最后,他一脸开心跟大厨说,我闺女考上大学了,她考上了聊城师范(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毕了业就可以当老师了。
大厨赶紧恭喜他,他有些不好意思,说:“也不是啥太好的学校,毕竟不是山大,更不是啥清华北大,但我觉得我闺女以后肯定比我强一万倍,当老师多好啊,还有寒暑假,不用像我一样拉砖头挣辛苦钱。”
最后,他还夸我们店的人好,2块钱给这么一大碗面,有菜有蛋,真是实惠。
我的暑假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半月。
因为开学就是高三了,老师让我们提前去学校,好早日进入复习状态。
大叔的闺女也很快收拾行李去了聊师。
听我妈说,小姑娘一个月生活费只拿块。周末时间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还管一顿饭。
高三这一年是紧张的,我有一年没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