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北方人拿饺子当主食,南方人拿饺子作点心。北方人爱吃饺子是不容置疑的,不论贫或富,在每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里都会包饺子,例如:春节、婚宴等等。时移世易,南北迁移,饮食习惯起了变化,许多南方人都爱吃饺子,饺子的外形及馅料变得多样化。
依照北方人的习俗,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必须在大除夕(年三十晚)的十二时包完,因为这个时辰是“子时”,取“更岁交子”的意思。在北方,人们以面食为主,尤其爱吃饺子,所以当地流行一句谚语,就是:好受莫若倒着,好吃莫若饺子。由此可见,北方人对饺子的重视程度。
饺子馅料有素有荤,荤馅料有鸡肉,牛肉,羊肉,鱼肉,三鲜等,还可配上大白菜,小白菜,韭菜,大葱,扁豆,南瓜,笋等等。荤饺子馅料最讲究的首推“三鲜”,即是猪肉,海参,虾肉。猪肉馅是馅之正宗,可说是配任何蔬菜皆事宜。
饺子可口与否,饺子馅很重要,以猪肉馅为例,现在多以绞肉代替手工剁碎猪肉,但较为考究的做法应用刀将猪肉切成小粒,把肉中的筋及软骨剔除,然后再剁碎,这样饺子会更加美味。
素饺子馅料多以一种蔬菜为主,例如:大白菜或菠菜,再拌上粉丝,红萝卜丝,豆腐,木耳,金针菇,香菇等,若加上鸡蛋,韭黄就是花素馅儿了。
饺子有蒸和煮之分,蒸的叫蒸饺,煮的叫水饺。许多人都有一误解,以为饺子拿去蒸就是蒸饺,拿去煎就是煎饺,其实不然,因为有些饺子需要以冷水调和面粉,有些则需要以滚水调和面粉,这样能熟后的饺子才不会皮开肉绽。
自己做饺子皮,应记着这六字真言,就是“醒得透,揉得够”。‘醒得透’就是将面粉和水调和后用布盖着醒若干分钟,而‘揉得够’就是将面粉醒好后仔细搓揉,直到粉团光滑再擀出饺皮。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做饺子皮方法,从前大平人是用擀面杖擀饺子皮,而山西介休人是用手压皮的。手压皮虽快但饺皮不圆,而擀饺子皮虽慢,但是饺子皮圆,若做饺子的手艺到家,饺子煮熟后是分不出哪些是压皮哪些是擀皮的。
北方蒸饺饺皮做法:面粉筛匀,分成二份,一份用滚水拌匀,一份用凉水拌匀,然后二份混合加盐揉匀,用湿布盖着二十分钟。
南方蒸饺饺皮做法:澄面,生粉,盐同筛入盆中,烧滚水冲入粉中,用木棍迅速搅匀,加盖蒸五分钟。将粉团倒进案板上,加入油揉成软粉团。
煮饺子要用滚水,要逐个将饺子放进锅里煮才不会粘在一起;若将饺子成堆的往锅里送,不但会降低水的温度,还会令饺子不易熟,而且会令饺子易粘易破。
煮饺子时,在水中加入盐或醋,可令饺子更滑,而且不会黏在一起,少破裂的机会。
沾饺子的酱料可随喜好变换,而醋是最常见的蘸料,醋有独特的香味,也可在醋里加酱油成为酱油醋。
“红油水饺”是由四川的‘红油抄手’变化过来的。首先调好红油汁,煮熟水饺拌匀吃或蘸着吃皆可。红油汁那独特的香味,令人难忘。
包饺子可分为五个步骤:拌馅,揉面,擀皮,包捏,煮熟,五个步骤都是非常重量的,如有一个步骤有误,都会影响饺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