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查获大批不合格鸡爪虾仁海参什么

5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年4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信息,年4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检出不合格并未准入境食品批次,同比年3月增加52%。

一、未准入境国别统计

据统计,批次未准入境食品分别来自阿根廷、奥地利、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巴西、白俄罗斯、冰岛、波兰、丹麦、德国、俄罗斯、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韩国、荷兰、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缅甸、挪威、日本、塞内加尔、泰国、西班牙、新西兰、匈牙利、伊朗、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英国、越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其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未准入境食品数量最多,有80批次,中国台湾地区、日本、越南和中国香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也被检出较多。

二、未准入境原因统计

统计发现,未准入境食品不合格原因“货证不符”居首位,有批次之多。另外,还有标签不合格、食品添加剂问题、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酸价超标、微生物污染、未获检验检疫准入、包装不合格、感官检验不合格、含有未获检验检疫准入的成分、营养强化剂使用问题、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上榜。

三、未准入境进境口岸分布

4月未准入境食品进境口岸涉及广州、深圳、上海、厦门、大连、福州、天津、宁波、湛江、青岛、南宁、*埔、乌鲁木齐、南京、沈阳、拱北、杭州、江门、合肥、昆明。其中,广州、深圳、上海口岸居前三位。

四、未准入境冷链食品问题大揭秘

“俄罗斯鸡爪”感官不合格

此次未准入境的22批进口肉类中,有9批来自俄罗斯的冷冻鸡爪因感官检验不合格被拒,而俄罗斯鸡爪感官不合格可不是一个新问题。

据俄罗斯兽医及植物卫生监督总局年9月24日报道:俄兽植局与中国海关总署举行视频会议,中方对年8月和9月期间进口俄罗斯鸡爪不符合中方要求(存在黑点、*皮等情况)表示异议,并将向兽植局发送兽医证书副本,希望俄方对该事件的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中方表示,如继续发生此类情况,可能会对来自俄罗斯的产品采取行动。

在《中俄进出口禽肉检验检疫要求》中明确提出,进出口禽肉要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适合人类消费。

据了解,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多亿只鸡爪,而且照现在的发展趋势,鸡爪的需求还会继续增长,在鸡肉产品的进口份额之中,鸡爪也占据了主要份额。其中年,国内进口鸡翅和鸡爪的数量将近40万吨,占进口鸡肉总量的60%。

“越南虾仁”保水剂超标

此次未准入境的20批进口虾类产品中,有13批来自越南的冷冻南美白对虾仁因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磷酸盐被拒。

日常中我们所认识到的水产中的磷酸盐其实大部分都是指多聚磷酸盐,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水产品的加工、保存和运输途中添加适量的多聚磷酸盐可以增加保水性。

多聚磷酸盐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一直受到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允许适量使用,但是各国对磷酸盐的限量标准还是多有不同。我国对磷酸及磷酸根在水产品中的限量,欧盟对多聚磷酸的限量相同为5.0g/kg,考虑到水产品自身的含量这个限量还是符合国际主流的。

印尼干仿刺参货证不符

此次未准入境的93批进口海参产品中,有93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干仿刺参因货证不符被拒。

仿刺参(拉丁学名:Apostichopusjaponicus):个体大,长20-40厘米,最大的可达1米。体呈圆筒状,背面隆起,疣足发达,上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疣足(肉刺)。体壁厚而柔软,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3纵带。顾名思义,干仿刺参是仿刺参的干制品。

在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第号令)第三十条规定,进口食品的包装和标签、标识应当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仿刺参属于水产品,号令也有更加明确的要求:

海关对进口食品实施现场查验就包括“集装箱号、封识号、内外包装上的标识内容、货物的实际状况是否与申报信息及随附单证相符”,而上述货证信息哪怕只有一处不匹配,也会造成未准入境的风险。

(内容来源于优合集团优顶特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anjkyc.com/afhhy/2259.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