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一年不如养好一栏鸡,50岁的他在家门

汽车驶进一片茂密的麻竹林,把英德六月的暑气全遮盖住。坐在驾驶席的清远海农英德分公司服务经理李岷辉,热情地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路两旁种的就是英德有名的麻竹笋,前面那座山上有座石板庙,逢初一十五人特别多……”我们像个观光者一样,沿着一段土路深入竹林,终于来到了杨大叔的养殖场。

杨大叔的养殖场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中

回乡创业,在家门口过踏实日子

杨大叔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英德人,但自从18岁不再读书以后,就一直漂泊在外打工。他在东莞卖过点心,在广州卖过水果,在清远搞过运输,甚至新婚不久就把家里交给老婆打理,独自在外打工挣家用,一年才回乡两三趟,与家人聚少离多。杨大叔回忆道,“没有办法,都是为了生活。以前家里虽然承包了十七八亩地,种甘蔗种竹笋,但一年下来才两三万收入,要供两个儿子上学,压力挺大的。只能辛苦老婆一个人在家边带小孩边搞种植,自己在外面打工挣钱。”

50岁毅然回乡创业的杨大叔

去年,杨大叔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他说,“我今年50岁,可能是年龄大了想家了,希望多陪陪老婆孩子。正赶上清远海农公司在英德设点,于是对海大集团也做了些了解,问了很多亲戚朋友的意见,知道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上市公司,服务口碑不错,所以决定跟着海大养鸡。”目前,杨大叔养殖的第一批1.2万只麻黄鸡已出栏,纯利润有3万多元,据他估算,“养麻黄鸡一年可出栏四批鸡,一年下来应该能赚10万左右”。算起收入,杨大叔脸上的笑藏不住了。

相信海大,用心养殖才有好回报

这些年来,杨大叔一直在外打工,家里也没有养殖经验,对于养鸡,他纯属新手小白。他说,“以前完全不懂怎么养鸡,但海大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很吸引,从养鸡场规划,到后面的鸡苗、饲料、药物、技术服务、成品鸡回收上市整个过程,海大会全程提供帮助。所以即便自己不懂养殖,但只要充分信任海大的养殖模式,肯定也能获得成功,而且和我合作的海大服务工程师很专业很尽责,让我更有信心。”

海大服务工程师指导杨大叔改善养殖环境

杨大叔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底刚投产时,小鸡生长需要恒温管理,保温机必须长时间开着,但由于缺乏经验,杨大叔把保温机的零线和火线接反了,导致养殖场的电路不断跳闸。尽管当时已是凌晨两点,但海大服务工程师接到电话后及时赶到,快速处理问题才不至于影响小鸡生长。“他们的服务真的很到位,特别是小鸡刚下栏的时候,他们一天来几趟,晚上也来,发现有做得不对的马上给我纠正。遇上突发问题,一个电话15分钟就到了。”杨大叔对海大的技术服务非常满意。

杨大叔养殖的麻黄鸡

当被问起第一栏鸡养殖成功的心得,杨大叔总结:“养了一栏鸡才知道,搞养殖一点都不轻松,每天工作量很大,但不要想着偷懒走捷径,只有把每个过程踏实做好,用心养殖才有回报。另外就是要相信现代养殖技术,邻村就有一个养殖大户,没有与大公司合作,养了五六百头猪,2万只鸡,结果发病率太高,亏得一塌糊涂。看到我一个没做过养殖的人养殖效益这么好,都很羡慕呢,说还是与大公司合作有保障啊。”

人生下半场,以后的事业就是把鸡养好

50岁回到家乡,杨大叔原本求的是一份安稳,大儿子已经出来工作,家里压力小了,想在家门口过些踏实日子。如今没想到,养鸡挣的比以前打工还多。杨大叔算了一下,“我在广州卖水果13年,每月工资从一两千涨到四五千,过去一年的工资收入,可能还不如现在养好一栏鸡。”能看出来杨大叔对现状特别满意,在人生的下半场,和爱人守在一起,在家门口干一番事业,看着孩子成家立业,就是最大的幸福。

杨大叔所在的石灰村

一个人找到致富的出路远不够,杨大叔还希望带动村里更多人一起搞养殖。他所在的石灰村,大部分村民还是靠种植竹笋甘蔗、出外打工营生,所以当村里的父老乡亲过来咨询取经时,杨大叔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有好多同学亲友,看到我回乡养鸡赚到钱,也想回乡干点事业。我们这辈人大多出外谋生,很多村子都只剩下老人小孩,大家回来一起建设家乡肯定好啊。如果他们有兴趣养鸡,我也会全力帮助,技术、资金、经验,只要自己能帮得上忙,一定会带着乡亲一起致富的。”

对于未来,杨大叔已经做好了规划。“以后我要干的事就是把鸡养好,现在是1.2万只,我们夫妻俩完全能应付过来,准备今年扩大至2万只的规模,把我们的劳动力价值发挥到最大。要是条件允许,我想把规模扩大到4倍。毕竟家里有两个男孩,要提早为他们打算,他们以后想去外面发展,我肯定不拦着,鸡场可以找人承包。若想回到家乡,我可以给他们每人两个大棚,也算有自己的营生,让他们始终心里有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anjkyc.com/afhgx/3933.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