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胜疫情,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大多数省份派出援鄂医疗队,把最硬的“龙鳞”都给了湖北。
资料图和冠欣摄
看着自家医疗队在前线辛苦作战,各省医疗队的“娘家人”既骄傲又担心:“俺娃是不是吃不惯那儿的米饭?”“啊女,要多点饮汤啊,咁先滋补……”
前方医护人员想吃自己家做的茄汁虾球、清蒸*鱼、盐水鸭、海参小米粥、鲅鱼水饺、小鸡炖蘑菇、胡辣汤、烤鳗鱼,怎么办?
当然是给送去啊!
河南:胡辣汤中不中?中!
2月27日7点,在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驻地酒店餐厅,早餐品种有了河南特色美食——油条、麻团和胡辣汤。
“胡辣汤味道正宗!”一名男医护人员点赞。“麻团和油条,好吃!我还是喜欢咱家乡的饭菜!”一名女医护人员开心地说。
在此之前,河南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在前线因为吃不惯饭,嘴起泡。2月24日,武汉青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函求助,希望能够寻找河南厨师,让医护人员吃到家乡味道。
2月26日上午,郑州3家饭店的6名厨师组成餐饮团队,带着50家餐饮企业捐赠的30余万元食材和物资,把河南医护人员想念的家乡味道带到武汉。
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樊胜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设计的菜单,包括热菜、凉菜、面点、汤羹等,有50多道菜品。有包子、饺子、胡辣汤、烩面、*河大鲤鱼等,但不局限于这些,在前线的河南医护人员想吃啥,厨师就做啥,而且一定要做好。”
11点30分,午饭开始。“红烧鲤鱼块、鱼头豆腐汤、木耳青瓜片,都是豫菜!”终于吃到家乡菜的河南医疗队队员难掩激动心情,医护人员仝麟龙兴奋地说,“今天我可得多吃点。”
江苏:终于有鸭子走出了南京!
“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这是南京人对南京美食的一句调侃。
2月20日,3千份盐水鸭、1万个金陵大肉包,以及2万斤苏垦大米运到了湖北*石,端上了医务人员的餐桌。
就在前一天(19日)凌晨,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和企业派出的首批7位厨师和30名餐饮员工,带着来自江苏的食材抵达武汉。江苏医疗队队员吃上了茄汁虾球、清蒸*鱼等家乡味道。
“每天从早到晚忙碌20小时,一连三天都是如此,基本上每天只睡3个小时左右。”一位大厨接受采访时说,医务人员在一线奋战,他们也忙忙碌碌,竭尽全力提供后勤保障。
从19日这天起,江苏后勤保障团队陆续实现对江苏医疗队21个供餐点、人的全覆盖。
江苏支持医护人员的后勤物资还在不断地运送中。不久前,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紧急搜罗了1万条来自盐城的小*鱼,工作人员收拾了一整夜。
“咱们的白衣天使说想吃点海鲜了,安排!毕竟隔壁都吃海参了。”
山东:亲娘嘞!吃上鲅鱼饺子嘞!
虽说“娘家”送食材、送厨师都是心疼“自己孩子”,不过,随着来自“娘家人”的宠溺越来越多,大家似乎也在暗暗较劲,比如,山东给医疗队送海参!
论起对医疗队的宠溺,山东人民可是当仁不让!因为担心援助湖北的医疗队队员们吃不惯米饭,山东直接大车“快递”10万个馒头过去!小姐姐们高兴地做起馒头吃播,霸占了好几天的热搜!
光有馒头怎么够!2月20日7点47分,山东荣成市驰援*冈的第三批捐助物资顺利进入了*冈市*州区境内。据介绍,这批物资当中有2.03吨的鲅鱼水饺是医院的,武汉的山东医疗队队员也终于吃到了家乡的鲅鱼饺子。
而当网友还在羡慕鲅鱼饺子的时候,*冈的山东医疗队已经能在下班的时候吃到海参了。
广东:食煲仔饭好唔好呀?
人都说“吃在广东”,讲究吃的广东人当然不落下风,自家两千多名医护人员在前线,家里人怎么能坐得住!
有企业捐赠了煲仔饭机器人,一台机器人能同时烹饪36个煲,1小时完成-份煲仔饭。“吃到热乎的煲仔饭,心里更加暖和。”隔离点的一位护士说。
2月18日,湛江的粤菜大厨还带着湛江鸡、腊肠、海割米、点心、三厨萝卜等十余吨食材进驻医疗队驻地,从早到晚都提供热乎乎的食物。不久后的22日,湛江又捐赠了近10吨优质食材送往武汉。
福建送烤鳗,贵州送“暖心包”
除了上面这些“硬核操作”,其他省份对于前线医疗队的宠溺一点都不比别家少。
福建福清市鳗业协会组织了一批鳗鱼养殖户,为正在湖北支援的福建护理医疗队分批次送去了10吨多高质量烤鳗,护士晒出的烤鳗餐令人垂涎欲滴。
贵州省委省*府、后方指挥部为贵州援助鄂州医疗队准备了箱“暖心包”。每个暖心包大约30多斤重,上面贴有性别和尺码的标识,里面有电热毯、保温杯、保暖内衣等“暖”设备,也有牙刷、牙膏、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常用品;此外,还准备了女性用品、成人纸尿裤、吹风机等实用物品,贴心的后勤装备一度上了热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人员奋战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搏杀,全力救治病患。虽然无法像他们一样战在前线,但源源不断运往湖北的支援物资证明,全国人民与他们同在。
这场全民战役还在继续,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相信我们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延伸阅读:
行车跨越公里,他将拉萨给北京医疗队的补给成功运达武汉
3月1日是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的第35天,下午一点多,一个面生的小伙儿坐进了驻地的餐厅。他抱着一个青花瓷盆,狼吞虎咽地吃着饺子。这名小伙儿名叫游青山,家在重庆,在成都长期从事货运工作。从2月25日至今,游青山经历了寒冷、艰险、饥饿等多重考验,横穿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把一辆长达12米、载重15吨的集装箱货车从拉萨开到了武汉。车上装的是正是拉萨为北京医疗队送来的补给——箱清油。
在此之前,还有10吨牦牛肉从堆龙德庆出发,并于27日送抵武汉。
货车司机游青山经过六天的行驶,跨越公里艰苦路程,将一批支援北京医疗队的物资从拉萨运到了援鄂北京医疗队的驻地。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别人敢去,我为啥不敢去◎
2月18日,游青山开着他的集装箱货车从成都出发去往拉萨,车上载着口香糖。这是他12年货车司机生涯中,首次来到青藏高原。
“有一批支援医疗队的物资需要送到武汉,你能去吗?”抵达拉萨后,游青山接到了调度员的电话。疫情当前,游青山在电话里听得出,这并不是一次强求的任务,但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下来。
从拉萨到武汉,这趟线游青山从未走过,他一边规划路线,一边向老司机们询问该走青藏高速还是川藏高速。游青山的提问却得到了一连串的反问,大家都在问:“疫情这么严重,武汉你还敢去?”游青山一听,倔劲便上来了,“别人敢去,我为啥子不敢去?”
老司机们告诉他,走青藏高速和川藏高速路程差不多,但青藏高速相对安全一些,悬崖少一些。那个时候,游青山还不太能理解老司机们所谓的“九死一生”。2月25日一早,箱总重量4.8吨的清油装上了货车,游青山开始了这趟充满未知的旅程。
◎遭遇人生最绝望的时刻◎
从拉萨到格尔木,没有高速路,眼前是九转十八弯的盘山道,一侧是万丈高山,另一侧便是陡峭的悬崖。海拔在米与米之间徘徊,游青山开着集装箱货车小心地前进着,车轮下结的冰厚达10厘米,积雪能没过膝盖,他不敢快开,货车速度始终控制在30迈以内,精神需要高度集中。
足足一天,车只走了公里,入夜时困意袭来,游青山把车熄了火,盖上被子在驾驶座上蜷缩成一团。车外的温度接近零下20摄氏度,车里因为担心暖风电瓶不够用,空调也不敢开。高原空气稀薄,他更不敢把车窗关上。这一夜游青山没有睡踏实,除了冷,第一次上高原的游青山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头痛欲裂。
天未亮,他便爬了起来,打算趁早出发,但是他惊愕地发现,车打不着火了!在这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地方,这种情况几乎是致命的。
游青山下车查看,原来油箱已经被冻瓷实了。游青山陷入了人生最绝望的时刻。他赶紧拿出手机四方求助,有经验的司机们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自救的办法是找些树枝点起火,烘烤油箱和过滤芯。可这周围哪有树枝可寻呢?
绝望中夹杂着一丝负罪感,因为这一车的货不比平时。游青山的脑子飞速转着,他把车上的毛巾扯下来,淋透了柴油,用打火机点燃,以此来替代柴火烘烤油箱。
三四个小时后,天终于大亮,游青山的车也终于能发动了。
◎车轮离悬崖只剩“一拳”◎
2月27日,是游青山在盘山路上行进的最后一天。路上的冰雪不多了,游青山摘了车轮上的防滑链,想着加快些车速,把时间抢回来一些。
迎着一处上坡路,游青山发现前面有一辆厢式货车停滞不前了,“那辆车比我的小,肯定是地上又有冰司机不敢再走了。我车大,更得停了。”
这么想着,游青山踩下了刹车。车子停稳几秒钟后,游青山的脑子嗡的一下,“不对,溜车了!”车并没有停稳,车所停的斜坡上也有冰,12米长的集装箱货车正在缓缓后退,游青山从后视镜上看到了更可怕的一幕,车不是直线倒退的,而是在向斜后方溜车,倾斜的方向便是悬崖!
“能保则保,保不住那我只能跳车。”要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了,车离悬崖步步靠近,游青山踩着刹车的脚一直没松开。
这时,车忽然停住了。游青山松了口气,跳下车来到车尾,看到眼前的一幕,他一阵后怕:一大截车身已经悬空了,右后轮离悬崖边只剩下一个拳头的距离。
◎一碗夹生泡面撑到武汉◎
2月28日,游青山抵达格尔木,总算是上了高速路,他的心情也平静了很多。跑了12年货运,一路上尽是他没见过的景象。“无人区,野兽特别多,挺难忘的。”游青山没想到的是,考验还没有结束。
因为疫情,高速路服务区的超市不开门了,游青山的口粮吃得差不多了,眼前至少还有3天的路程,若下高速去找其他超市会耽误更多时间。他把车上的饼干、泡面敛到了一起,要计划一下每天吃什么。33岁的大男人,这一天只能靠几块饼干、一桶泡面来充饥。
到2月29日夜晚,游青山的车到了湖北十堰,车上仅剩下最后一桶泡面了。服务区没有现成的开水。
游青山看着手机,不停地在调整着导航。捧着这碗夹生的泡面,他却不觉得自己身在囧途,因为胜利不远了。
3月1日中午12点,游青山的集装箱货车进入武汉,直抵北京医疗队的驻地。横穿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一段公里的旅途终于到了终点。游青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精神放松下来,他才突然察觉自己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了,北京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拿大青花瓷盆给他盛上了热腾腾的饺子。
◎这是用生命在为我们补给◎
这是游青山师傅三天来的第一顿热饭。看着他单薄的衣衫,听他讲述一路上的惊心动魄,北京医疗队的队员们眼圈红了。大家纷纷和他合影,往他的车里塞满各种零食,此刻,游青山就是队员们的亲人。
在医疗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