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终于有了自己的特产店
吃完老街的各种美食,意犹未尽,深夜发美食也是一种福利!
每逢佳节回老家,总想着给在外头的朋友同事们带点家乡特产。梅州有名的特产要数盐焗鸡和猪肉丸了,但近些年来,能购买到的盐焗鸡都出自家庭式小作坊,且不论每家做的味道如何,如果没有当地人的带领,想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小店是难事。盐焗食品口味普遍偏重,一般下饭 ,空口吃太咸,就连客家肉丸的品质也逐渐下降。最麻烦的是此类食品属于熟吃,保质期短,对包装的密封性要求又高。仅这一点,即使小店再有名,也无法作为手信购买带到外地。
可可今年回家偶然间发现了一个专做客家特产的店——客迁美食。他们家不仅解决了包装、美味和传播等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在网上能够准确的搜索定位。
↑客迁店面→度娘地图走进客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停做工的木锤子,这到底是干啥用的呢?听可可细细和你道来。
客家肉丸是客家的名菜之一,据记载:当年南迁时有一家婆婆牙齿不好,聪明的媳妇把肉打成肉酱,做成肉丸子,让婆婆再也不用担心吃不动肉了。
当年正宗肉丸是纯手工捶打,但效率低。如今很多人为了提高效率,市面上流通的肉丸基本都是采用机器打的,机器打的肉丸不仅破坏了肉的纤维,而且也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味道。
为了解决效率和口感的矛盾,客迁选用天然的硬木做成的木槌和砧板,利用电力控制木槌,采用传统上下捶打的方法,将肉打成膏,很好的保留了肉的纤维,做出来的木捶肉丸,即使简单的使用开水白灼,也依然香嫩爽口,真是弹牙到可以打乒乓球!和正宗的潮汕牛肉丸有得一拼,不愧是获得专利的产品!
除了客家肉丸以外,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可可 吃的客家盐焗鸡。据说在很久以前,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过程中,经常受异族侵扰,难以安居,又被迫迁徙。为了方便携带、保存和食用饲养的家禽,贤惠的客家妇女用盐腌制肉类,既能保存肉类方便远行,又不会破坏食材的味道。这种饮食习惯传承了下来,成为了如今的盐焗鸡。
客迁的盐焗鸡的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传统做法,无任何添加剂,但保质期只有8至10天,保证食材的新鲜与健康,最重要的是:一点都不咸!随时随地,想吃就吃,老少皆宜,看剧必备神食!
另外一种则是采用高新技术摄氏度高温杀*,即使不添加防腐剂也能让肉类保质期长达天,这无疑是外地务工*的福音啊,就连出国的亲们也能通过邮寄方式,享受到客家美食。
除此以外,客迁还有美味的杂粮糕、传统腊味等产品。如果你还是不确定东西是否值得信赖,是否符合你的口味,不着急,客迁特产店与小食店并存,你大可以在店里坐下来,看菜单点上你想带走的手信,现场品尝,无论是送礼领导还是自己吃,试过就知道值!
还有很多膘没长
很多美食在等着你品尝
我会告诉你下期的推荐更好吃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