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鬼节,忌3事,吃2样吉祥菜,老民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祀节日之一,可不是随便来的,它有着深厚的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渊源。

早在古代,就有秋尝祭祖的习俗。到了东晋,佛教兴盛,盂兰盆会开始流传,以报恩父母之名,慢慢就成了七月十五的代名词。唐朝时,道教地位提高,中元节也逐渐被重视,盂兰盆斋与中元节并行。两节的地位随皇帝对宗教兴趣的转变而交替变化,但可以看出,盆斋在唐代百姓生活中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到了北宋,中元节逐渐固定为七月十五这一天的节日名称,不仅在文献资料中使用,也在诗词中多次出现。两宋之际,道教“中元节”逐渐成为全民性的节日,市民大众有了与之相应的节日民俗活动。

如今,中元节已经传承了千百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传统的“资源河灯节”也源于中元节,是祭祀先祖的一种仪式,也是对遇难河工、水手、放排工的独特悼念行为。年,中元节(资源河灯节)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忌事:敬畏传统,铭记于心

一忌:夜行

老话常说“七月半,鬼乱窜”。中元节这天,按照传统,最好不要夜行,尤其是到偏僻的地方。倒不是真有什么鬼神出没,主要是晚上视线不好,安全第一嘛。再说,这天晚上,很多地方会有祭祀活动,烧了纸钱、点了蜡烛,走来走去也容易出意外。所以,还是早点回家,陪陪家人,看看电视,多惬意。

二忌:吹口哨

有些地方的中元节习俗,认为吹口哨会招来不好的东西。为啥?因为口哨声尖尖细细的,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虽然这听起来有点迷信,但想想也是,晚上在寂静的街头吹口哨,确实挺吓人的,还是免了吧。

三忌:乱踩冥纸

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烧过的冥纸,千万别乱踩。这不仅是对别人祭祀活动的尊重,也是对逝去亲人的尊重。你想想,要是你祭祀祖先的时候,别人来乱踩,你心里肯定也不舒服吧。所以,绕开走,别给自个儿找不痛快。

吃2样:美食寓意,品味传统

一样:鸭子——吃了不用害怕“鸭”

为啥中元节要吃鸭子?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据说是因为“鸭”和“压”谐音,吃了鸭子就不用害怕被“压”了,也就是不会被不干净的东西缠身。当然,这只是个说法,咱们主要还是图个好吃。鸭肉性凉,夏天吃正好,清炖、红烧、烤鸭,怎么做都好吃。

材料:鸭子一只、葱、姜、蒜、八角、桂皮、香叶、干辣椒、生抽、老抽、料酒、盐、糖

步骤:

鸭子洗净,斩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去腥味和血水。

锅中放油,加入葱姜蒜爆香,再放入八角、桂皮、香叶、干辣椒炒香。

把鸭子放进去,翻炒几下,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继续翻炒上色。

加水没过鸭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炖到汤汁浓稠,加盐、糖调味,出锅前撒上葱花即可。

二样:茄子——紫气东来,好运连连

茄子在中元节这天吃,寓意着“紫气东来”,象征着好运和吉祥。茄子做法多样,炒着吃、蒸着吃、烧着吃,都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鱼香茄子,酸甜可口,特别开胃。

材料:茄子、葱、姜、蒜、豆瓣酱、生抽、老抽、醋、糖、盐、淀粉

步骤:

茄子洗净,切成条状,用盐水浸泡一会儿,防止变黑。

锅中放油,把茄子放进去炸软,捞出沥油。

锅中留底油,加入葱姜蒜爆香,再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

加入生抽、老抽、醋、糖、盐,调成鱼香汁。

把茄子放进去,翻炒均匀,让每一根茄子都裹上鱼香汁。

最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前撒上葱花即可。

七月十五中元节,不仅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民俗文化的节日。无论是忌夜行、忌吹口哨、忌乱踩冥纸的老传统,还是吃鸭子、吃茄子的美食习俗,都蕴含着我们对生活的敬畏和对美好的向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铭记传统,品味美食,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anjkyc.com/afhpz/6151.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