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沙姜的文,说的是盐焗鸡的灵*是沙姜,而作为粤菜代表的盐焗鸡,是两广人最耳熟能详的日常,对广东的客家人来说,它已不是道菜,更是一种情怀。
粤菜江湖隐雄杰
盐焗鸡是东江菜里的排在前三的大师兄,平常一脸憨厚的盐焗鸡,在粤菜江湖中的排位可是非同一般。
东江菜和广州菜、潮州菜并称粤菜的三大门派,广州菜、潮州菜都曾经历了秦代以后的“汉越融合”,唯有东江菜一直保持着自己非常独特的个性。东江菜的形成与客家人南迁密切相关,当年整村整族的长途迁徙,使得传统的生活习惯得以保留,特色的烹饪方式与当地的食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菜系门派。
盐焗鸡过去流行于广东深圳、惠州、河源、梅州等地,现在早已尽人皆知,特别是在广东籍华侨集中的海外地区久负盛名,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信仰。
▲盐焗鸡与东江酿豆腐、梅菜扣肉并称为“东江菜三件宝”
盐值时代尽土豪
盐—百味之首,也是盐焗鸡最迷人所在。对于盐焗鸡的来源,各种段子,不足为据,但作为炎热潮湿的南方,旧时保存食物 的方式,唯有腌制,因此,咸鸡在南方各地随处可见不以为怪。
盐焗鸡来自“客家咸鸡”,在盐焗鸡里放入大量的盐用于导热,对于味道其实本无太大作用,在盐业专卖的古代,这么大量用价格不菲的盐,寻常百姓家即使能想得出,也享用不起,这道菜,更像是一种炫耀,有开玛莎拉蒂戴江诗丹顿之嫌。
这其中的秘密是盐商,东江中上游,是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水路要塞,商业发达,被称做“东江首府”,这里不仅有大盐场,还孕育出一批富甲一方的客家盐商,正是这些盐商,才有了大量用盐的豪气,盐焗鸡便应运而生。
▲盐焗鸡,将盐的功能,演绎到了 。
▲年代,一位客家盐商在广州城隍开的宁昌饭店,以手撕盐焗鸡闻名于世,年宁昌饭店被公私合营后改名为东江饭店,手撕盐焗鸡改名为东江盐焗鸡。
大吉大利大吃鸡
鸡,是广东人的 ,不仅爱吃,还有着大吉大利的彩头,广东人的餐桌上可以没有生猛海鲜,但 不能没有鸡。
做盐焗鸡,要选上好的三*鸡,尤以湛江三*鸡为佳,鸡肉质嫩滑,皮脆骨软,脂肪丰满和味道鲜美。
宰鸡后除去内脏后先凉干,再在鸡皮涂盐和沙姜末,鸡腔内放入盐、沙姜、葱、八角,鸡身刷油后,将整只鸡用沙纸包严,埋进炒过的热盐堆中,文火闷焗着半小时左右至熟,取出,将鸡拆撕成丝肉片,佐以蘸料,即可食用。
广东话把烤箱叫做“焗炉”,所以,大多认为“焗”就是“烤”的意思,其实并不尽然,准确的说法,“焗”是放在密闭容器里加热,类似于“闷”。盐焗鸡,在沙煲中放满盐导热,“倒逼”出鸡肉的原汁原味,满口的骨肉鲜香是“焗”出的境界。沙纸的半透气性,不仅让鸡皮脆爽,还能恰到好处的锁住鸡肉的水分,使鸡肉嫩滑。
盐焗鸡除了传统的盐焗法(所谓古法),还发展出了称做“海*”的水焗法和“空*”的气焗法,一则胜在肉滑皮爽,另一则骨香味浓,不仅大大降低了制作难度,还提高了效率。
手撕,是盐焗鸡客家人的传统吃法,将鸡的皮和肉分别撕成片状,鸡骨拆散,以骨垫底,肉置中,皮铺面,拼摆成整鸡形状,再配以沙姜、盐、猪油制作的蘸料佐食。
沙姜又称山萘,是盐焗鸡中味道的点睛之笔,不可或缺,新鲜的沙姜固然好,用现成的盐焗鸡粉也行,也可去药店买“山奈”(干沙姜)自行打碎。
▲大粒海盐疏松的结构,能充分吸收鸡肉散发出来的水分,使得鸡皮收紧,变得爽脆可口。
▲做沙姜鸡的三宝:沙纸、盐焗粉、粗盐,在某宝都可方便买到
盐焗系还在不断壮大,盐焗凤爪、盐焗猪肚、盐焗虾、盐焗水鱼吃起来都有不同的好。
▲盐焗凤爪使盐焗鸡的简易版本
▲盐焗大虾深受海鲜控们的追捧
了解更多食材
点击本页左下角“阅读原文”
或在首页输入数字“1”
看食材君为您汇总的精选文章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