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往事14

很多人问我,在安哥拉工作生活,你们吃什么呀?

今天我和大家简单说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安哥拉工作的国企或者私企,一般都会配备中国厨师,给所在项目的营地的职员做一日三餐。即使没有专业厨师,也会在自己项目营地内找一位会做饭的师傅,给大家做饭。不管谁做饭,风格都是中餐。

食材的采购,要看项目营地的位置了,如果在首都罗安达就会很方便,中国超市会有卖各种大米,面粉,蔬菜,肉和零食。会有中国的小吃城,会有高档的中餐馆。如果项目在外省,相当于中国的比较偏远地区的十八线小城市,那买食材就很费劲了。

我负责买食材,经常会开车80公里的省会大超市买蔬菜,水果,酸奶;

去公里外的首都罗安达办事的时候,也会顺便去中国超市买中国的大米,白面和肉。单程要10个小时。一个月应该会有两三次去罗安达采购。

我路过海边的时候,会买海鲜,海鲜在安哥拉挺便宜的,和猪肉一个价,比牛肉便宜,尤其在外省,直接在海边的渔民家里买,价格更便宜一些。龙虾,石斑,大*花鱼,人民币30元每公斤,还都是野生的。

一般情况下,营地负责做饭的厨师,都会在营地内开辟一片菜地,种点新鲜的蔬菜。菜籽可以从国内带过来,也可以在罗安达买到。茄子,油菜,南瓜都挺好种,西红柿不行,我走过好几个项目,没见过自己种西红柿能种得好的。

(马兰热的两位总工都喜欢种菜)

我会去小县城的市场买西红柿,安哥拉人的西红柿特别小,比咱们国内的圣女果大不了多少,还挺贵,有时候算下来,几个小西红柿,差不多是一只整鸡的价格了。项目上吃西红柿炒鸡蛋的日子,并不多。不是买不起,是我真的觉得不值,吃一盘西红柿炒鸡蛋,还不如炖盘牛肉吃呢。去罗安达的话,就可以买到中国人种的西红柿,个头大,也便宜,我会买十几斤带回项目。

(安哥拉的西红柿就这么个大小)

营地在县城的郊区,周围有村子,村子里有羊。我们刚去的时候,一只羊0宽扎,相当于人民币元,后来村民知道中国人爱吃羊肉,就提高了羊的价格,那也没有超过一只羊元人民币的价格,和国内比,便宜很多。周围村民的羊被我们越吃越少,即使给再多的钱,他们也不愿意把羊卖给我了。

有时候,有接待的任务,比如重要人物来项目参观,就必须要买到羊了。这时候,就得让当地的司机开车出去撞羊。村子里的羊都是散养,还喜欢趴在土路中间休息,司机开车直接撞上去,羊的主人会出现,叽里呱啦地拉着司机,让他赔钱。这时候司机就会拿出我提前给他的钱,赔给羊的主人,主人拿了钱,也不说什么了,羊就归我们了。

这事儿不能经常干,容易在当地名誉受损。所以说啊,没事别老发朋友圈晒吃的。人家领导认为我们天天烤全羊呢,结果领导真来项目了,你说没买到羊,就给炒个冬瓜,明显不尊重领导。

(杀羊)

安哥拉各个省会城市都有好的餐厅,大部分是葡式风格,我尤其喜欢马兰热城中心葡萄牙人开的那一家,牛排,烤鸡,炖鱼,海鲜,米饭,意面之类的都有,按公斤算钱,不管你往自己盘子里盛什么,都是一个价钱。其实当地有钱人吃这种餐,都是选一种主菜,比如牛排,配点薯条,米饭,或者浓汤炖鱼,木薯,配点小辣椒,都是一套一套地吃。像我们项目的干饭人是不管这些的,三四种主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继续往上添米饭,满满的一大盘子,3公斤,我们的心态就是我付得起钱,我就愿意这么吃。这一餐下来,基本就是撑到了,还要有餐后甜点,慕斯或者冰淇淋,甜点之后是一杯浓缩咖啡溜溜缝儿。沟满壕平后,结账走人!

(饭不错)

马兰热项目时期,我们的监理是三个巴西人,熟悉了之后,经常请他们来营地过周末,会有中餐招待,更多的是烤肉。我买的都是上好的牛肉,葡语里这个部位的牛肉叫picanha,其实就是牛的后臀尖,肉很嫩,带一条肥边,不用腌制,葱姜蒜都不要,更不用烤肉酱,唯一的调料就是粗粒海盐,烤肉的时候,往上撒一点就可以,就是吃牛肉最原始的味道。烤肉和啤酒是绝配,啤酒必须是冰镇的,最好带着冰碴儿的那种。

(我们吃肉都是用盆招呼的)

(烤好的羊肉串)

(吃美了就这样了)

首都罗安达的餐厅就更多了,价格就上去了,人均五六十美金,海鲜餐厅人均要美元了。我挺喜欢一家叫Veneza的餐厅,招牌菜是石板烤肉,一整块牛肉,大约一公斤,后厨也不切,生的就上桌,一起上桌的还有一套烧的很热的石板。自己动手,放点*油在石板上,把肉切成自己喜欢的大小,放在石板上煎,生熟自便,可以蘸盐和辣椒酱,也可以什么都不蘸。石板凉了,让服务员换热的来。

(石板烤肉)

我觉得吧,西餐可能更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中餐的调料放的比较多,各有各的优势,都尝尝挺好的。

我在项目的时候,会选一块牛肉,切成厚片儿,用刀背把牛肉的筋络砸断,放点洋葱,蒜末,盐,柠檬汁,腌制半小时入味,之后整片牛肉放在平底锅上煎,味道也很棒的。

安哥拉好吃的太多了,葡萄牙朋友做的海鲜饭也很好吃,马兰热的*师傅炖的鱼和烧茄子,特下饭,据说是二局的传统菜。库因巴厨师大姐是东北人,烀的各种炖菜,特别是烙的薄饼,卷肘子肉,我第一次吃了九卷,印象深刻。

还有一次和老丁去马兰热的业主农场,周边没有正经饭馆,都是黑人的小脏摊儿。我俩看到街边上有中国人在盖房子,居然腆着大脸,问人家工人,能不能和他们一起吃午饭。哈哈哈,对方工头儿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还让做饭的师傅多炒两个菜,工头儿摆出了当地的香蕉酒,和我说:兄弟,凑活喝点,我们这没有好酒,我们都喝当地这种酒。我和老丁非常感谢。第二次去这个小城市的时候,我给他们搬了两箱中国白酒,送给他们。感谢他们的一饭之恩。

(不认识的老乡请我们吃午饭)

好了,我得打住了,说说当地普通老百姓吃什么吧

安哥拉人的主食是木薯,比红薯大,根茎植物,产量高,也不浇水就能生长,收获的时候,从地里刨出根来,洗干净,去皮,然后泡在河水里。不知道泡几天,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暴晒,完全晒干后再打碎,送去磨坊,磨成粉。

(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木薯)

做饭的时候,用一个铝锅把木薯粉和水混合,一边搅拌一遍煮,最后能煮出来一个面团。穷人的菜基本上是鱼干,宽扎一条,用油煎一下,放水炖,收汤后,用木薯团蘸着鱼汤吃。我吃过这种饭,也还可以吧,天天吃受不了,他们做的时候也不干净,妇女们用双脚把着锅,双手拿个木棍搅动木薯。我看了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

(安哥拉妇女做木薯)

安哥拉野味多,猴子,蟒蛇,穿山甲,狍子,田鼠,还有蜥蜴,蝙蝠之类的,还有一种大肉虫子炸着吃,我实在不能接受。但安哥拉人会吃这些,当然有的地区的安哥拉人不吃,有身份有钱的安哥拉人,也不吃这些。

怎么说呢,我个人理解是安哥拉的饮食文化,饮食传统。我们可以不接受,但是我们不能不允许它的存在。我们没权力要求他们改变自己的饮食,我们去当地人家做客,浅尝即止就好。

(当地朋友请我去他家做客,炖牛尾,木薯,木薯叶,辣椒酱)

在安哥拉的饮食,就聊到这里,还有很多内容(好吃的)因为篇幅有限,没有呈现,我会在之后的回忆中,慢慢讲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anjkyc.com/afhzz/1746.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7

当前时间: